时间:2021-07-01 10:21:17 帮助过:29人阅读
DBMS产品一般都提供了一些存储分配参数
同时使用数据库的用户数
同时打开的数据库对象数
内存分配参数
使用的缓冲区长度、个数
存储分配参数
…….
评价内容
对数据库物理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方案进行细致的评价,从中选择一个较优的方案作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评价方法(完全依赖于所选用的DBMS )
定量估算各种方案
存储空间
存取时间
维护代价
对估算结果进行权衡、比较,选择出一个较优的合理的物理结构
如果该结构不符合用户需求,则需要修改设计
数据库结构建立好后,就可以向数据库中装载数据了。组织数据入库是数据库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
数据装载方法
人工方法
计算机辅助数据入库
强调两点:
分期分批组织数据入库
重新设计物理结构甚至逻辑结构,会导致数据重新入库。
由于数据入库工作量实在太大,费时、费力,所以应分期分批地组织数据入库
先输入小批量数据供调试用
待试运行基本合格后再大批量输入数据
逐步增加数据量,逐步完成运行评价
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
在数据库试运行阶段,系统还不稳定,硬、软件故障随时都可能发生
系统的操作人员对新系统还不熟悉,误操作也不可避免
因此必须做好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工作,尽量减少对数据库的破坏。
数据库试运行合格后,数据库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数据库投入运行标志着开发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维护工作的开始
对数据库设计进行评价、调整、修改等维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设计工作的继续和提高。
应用环境在不断变化
数据库运行过程中物理存储会不断变化
在数据库运行阶段,对数据库经常性的维护工作主要是由DBA完成的,包括:
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
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
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
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重组织的形式
全部重组织
部分重组织
只对频繁增、删的表进行重组织
重组织的目标
提高系统性能
重组织的工作
按原设计要求
重新安排存储位置
回收垃圾
减少指针链
数据库的重组织不会改变原设计的数据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数据库重构造
根据新环境调整数据库的模式和内模式
增加新的数据项
改变数据项的类型
改变数据库的容量
增加或删除索引
修改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库各级模式的形成
数据库的各级模式是在设计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
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图来描述
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数据库 - 物理设计
标签:结构 设计 数据库物理设计 依赖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