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01 10:21:17 帮助过:56人阅读
(1)存储过程的好处?
<1>存储过程是一个预编译的代码块,执行效率比较高
<2>一个存储过程替代大量T_SQL语句 ,可以降低网络通信量,提高通信速率
<3>可以一定程度上确保数据安全
(2)什么是事务?
事务(Transaction)是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所谓的事务,它是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例如,银行转账工作:从一个账号扣款并使另一个账号增款,这两个操作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所以,应该把它们看成一个事务。事务是数据库维护数据一致性的单位,在每个事务结束时,都能保持数据一致性。
1.事务的语句
开始事物:begin transaction
提交事物:commit transaction
回滚事务:rollback transaction
2.事务的4个属性
①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元素作为一个整体提交或回滚,事务的个元素是不可分的,事务是一个完整操作。
②一致性(Consistemcy):事物完成时,数据必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和事物开始之前,数据存储中的数据处于一致状态。保证数据的无损。
③隔离性(Isolation):对数据进行修改的多个事务是彼此隔离的。这表明事务必须是独立的,不应该以任何方式以来于或影响其他事务。
④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完成之后,它对于系统的影响是永久的,该修改即使出现系统故障也将一直保留,真实的修改了数据库
3.事务的保存点
save transaction 保存点名称 --自定义保存点的名称和位置
rollback transaction保存点名称 --回滚到自定义的保存点
(3)数据库中的锁机制?
并发控制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分别是乐观锁和悲观锁以及时间戳。
乐观锁认为一个用户读数据的时候,别人不会去写自己所读的数据;
悲观锁就刚好相反,觉得自己读数据库的时候,别人可能刚好在写自己刚读的数据,其实就是持一种比较保守的态度;悲观锁就是在读取数据的时候,为了不让别人修改自己读取的数据,就会先对自己读取的数据加锁,只有自己把数据读完了,才允许别人修改那部分数据,或者反过来说,就是自己修改某条数据的时候,不允许别人读取该数据,只有等自己的整个事务提交了,才释放自己加上的锁,才允许其他用户访问那部分数据。
时间戳就是不加锁,通过时间戳来控制并发出现的问题。时间戳就是在数据库表中单独加一列时间戳,比如“TimeStamp”,每次读出来的时候,把该字段也读出来,当写回去的时候,把该字段加1,提交之前 ,跟数据库的该字段比较一次,如果比数据库的值大的话,就允许保存,否则不允许保存,这种处理方法虽然不使用数据库系统提供的锁机制,但是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处理的并发量,因为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了长事务中的数据库加锁开销(操作员A 和操作员B操作过程中,都没有对数据库数据加锁),大大提升了大并发量下的系 统整体性能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乐观锁机制往往基于系统中的数据存储逻辑,因此也具备一定的局 限性,如在上例中,由于乐观锁机制是在我们的系统中实现,来自外部系统的用户 余额更新操作不受我们系统的控制,因此可能会造成脏数据被更新到数据库中。在 系统设计阶段,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调整(如 将乐观锁策略在数据库存储过程中实现,对外只开放基于此存储过程的数据更新途 径,而不是将数据库表直接对外公开)。
以上悲观锁所说的加“锁”,其实分为几种锁,分别是:排它锁和共享锁,其中排它锁又称为写锁,共享锁又称为读锁。
锁包括行级锁和表级锁
表级锁,直接锁定整张表,在你锁定期间,其它进程无法对该表进行写操作。如果你是写锁,则其它进程则读也不允许
行级锁,,仅对指定的记录进行加锁,这样其它进程还是可以对同一个表中的其它记录进行操作。
页级锁,表级锁速度快,但冲突多,行级冲突少,但速度慢。所以取了折衷的页级,一次锁定相邻的一组记录。
行级锁是一种排他锁,防止其他事务修改此行;在使用以下语句时,Oracle会自动应用行级锁:
INSERT、UPDATE、DELETE、SELECT … FOR UPDATE [OF columns] [WAIT n | NOWAIT];
SELECT … FOR UPDATE语句允许用户一次锁定多条记录进行更新
使用COMMIT或ROLLBACK语句释放锁
表级锁又分为5类:(锁住整个表,可以同时读,写不行)
行共享 (ROW SHARE) – 禁止排他锁定表
行排他(ROW EXCLUSIVE) – 禁止使用排他锁和共享锁
共享锁(SHARE) - 锁定表,对记录只读不写,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在同一个表上应用此锁
共享行排他(SHARE ROW EXCLUSIVE) – 比共享锁更多的限制,禁止使用共享锁及更高的锁
排他(EXCLUSIVE) – 限制最强的表锁,仅允许其他用户查询该表的行。禁止修改和锁定表。
http://www.cnblogs.com/ismallboy/p/5574006.html
http://www.open-open.com/lib/view/open1452046967245.html
(4)数据库的乐观锁和悲观锁是什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的并发控制的任务是确保在多个事务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数据时不破坏事务的隔离性和统一性以及数据库的统一性。
乐观并发控制(乐观锁)和悲观并发控制(悲观锁)是并发控制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
(一)悲观锁:假定会发生并发冲突,屏蔽一切可能违反数据完整性的操作。
悲观锁是指假设并发更新冲突会发生,所以不管冲突是否真的发生,都会使用锁机制。
悲观锁会完成以下功能:锁住读取的记录,防止其它事务读取和更新这些记录。其它事务会一直阻塞,直到这个事务结束.
悲观锁是在使用了数据库的事务隔离功能的基础上,独享占用的资源,以此保证读取数据一致性,避免修改丢失。
悲观锁可以使用Repeatable Read事务,它完全满足悲观锁的要求。
(二)乐观锁:假设不会发生并发冲突,只在提交操作时检查是否违反数据完整性。
乐观锁不会锁住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它不依赖数据库的事务机制,乐观锁完全是应用系统层面的东西。
如果使用乐观锁,那么数据库就必须加版本字段,否则就只能比较所有字段,但因为浮点类型不能比较,所以实际上没有版本字段是不可行的
深入理解乐观锁和悲观锁
(5)使用索引查询一定能提高查询的性能吗?为什么
通常,通过索引查询数据比全表扫描要快.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的代价.
索引需要空间来存储,也需要定期维护, 每当有记录在表中增减或索引列被修改时,索引本身也会被修改. 这意味着每条记录的INSERT,DELETE,UPDATE将为此多付出4,5 次的磁盘I/O. 因为索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和处理,那些不必要的索引反而会使查询反应时间变慢.使用索引查询不一定能提高查询性能,索引范围查询(INDEX RANGE SCAN)适用于两种情况:
基于一个范围的检索,一般查询返回结果集小于表中记录数的30%
基于非唯一性索引的检索
(6)drop、delete、truncate都表示删除,但是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SQL中的drop、delete、truncate都表示删除,但是三者有一些差别
如果你对这三者的用法还不太熟悉,建议阅读: drop、truncate和delete的区别
(7)什么是视图?以及视图的使用场景有哪些?视图的好处?
视图是一种虚拟的表,具有和物理表相同的功能。可以对视图进行增,改,查,操作,视图通常是有一个表或者多个表的行或列的子集。对视图的修改不影响基本表。它使得我们获取数据更容易,相比多表查询。
视图的使用场景:
只暴露部分字段给访问者,所以就建一个虚表,就是视图。
查询的数据来源于不同的表,而查询者希望以统一的方式查询,这样也可以建立一个视图,把多个表查询结果联合起来,查询者只需要直接从视图中获取数据,不必考虑数据来源于不同表所带来的差异
视图的好处:
1、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
2、视图使用户能以多钟角度看待同一数据
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
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5、适当的利用视图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查询
(8)说一说三个范式。
第一范式(1NF):符合1NF的关系中的每个属性都不可再分。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的,不可再分。这个单一属性由基本类型构成,包括整型、实数、字符型、逻辑型、日期型等。
第二范式(2NF):2NF在1NF的基础之上,消除了非主属性对于码的部分函数依赖。数据库表中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部分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指的是存在组合关键字中的某些字段决定非关键字段的情况),也即所有非关键字段都完全依赖于任意一组候选关键字。
第三范式(3NF):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数据表中如果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符合第三范式。所谓传递函数依赖,指的是如 果存在"A → B → C"的决定关系,则C传递函数依赖于A。因此,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表应该不存在如下依赖关系: 关键字段 → 非关键字段 x → 非关键字段y
函数依赖: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但并不是特别严格的定义):若在一张表中,在属性(或属性组)X的值确定的情况下,必定能确定属性Y的值,那么就可以说Y函数依赖于X,写作 X → Y。也就是说,在数据表中,不存在任意两条记录,它们在X属性(或属性组)上的值相同,而在Y属性上的值不同。这也就是“函数依赖”名字的由来,类似于函数关系 y = f(x),在x的值确定的情况下,y的值一定是确定的。例如:学号→姓名,姓名依赖于学号
完全函数依赖:在一张表中,若 X → Y,且对于 X 的任何一个真子集(假如属性组 X 包含超过一个属性的话),X ‘ → Y 成立,那么我们称 Y 对于 X 完全函数依赖,记作 X F→ Y。例如:(学号,课名) F→ 分数
部分函数依赖:假如 Y 函数依赖于 X,但同时 Y 并不完全函数依赖于 X,那么我们就称 Y 部分函数依赖于 X,记作 X P→ Y,例如(学号,课名)→ 姓名;实际上由学号就可以确定姓名,所以姓名部分函数依赖于(学号,课名)
传递函数依赖:假如 Z 函数依赖于 Y,且 Y 函数依赖于 X (『Y 不包含于 X,且 X 不函数依赖于 Y』这个前提),那么我们就称 Z 传递函数依赖于 X ,记作 X T→ Z,),
例如:学号→系名→系主任
码:设 K 为某表中的一个属性或属性组,若除 K 之外的所有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 K(这个“完全”不要漏了),那么我们称 K 为候选码,简称为码。在实际中我们通常可以理解为:假如当 K 确定的情况下,该表除 K 之外的所有属性的值也就随之确定,那么 K 就是码。一张表中可以有超过一个码。(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通常选择其中的一个码作为主码)例如:(学号,课名)→ 分数,其中(学号、课名)这个属性组就是码。
非主属性:(学号,课名)→ 分数,其中学号,课名是主属性,分数是非属性
一定要阅读:解释一下关系数据库的第一第二第三范式?
数据库面试题
标签:为什么 不能 字符型 err 预编译 基本类型 自定义 包括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