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Gxlcms > 数据库问题 > [Skill]从零掌握80%的业务查询SQL语句

[Skill]从零掌握80%的业务查询SQL语句

时间:2021-07-01 10:21:17 帮助过:18人阅读

前言

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SQL查询,从而解决实际业务中80%SQL查询问题。
本文主要框架如下:

  • 上篇:介绍SQL的语法顺序和执行顺序
  • 中篇:介绍条件子句、分组查询和排序的细节
  • 下篇:表的连接和其他常用关键字

希望学完这三篇后能助你系统地入门SQL

快速上手SQL的常用语法

1. 通过单表查询逐步理解SQL语法

学生表student结构:
技术图片

先看一个查询例子:

查询表中所有学号小于8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id, sname  # 需要查询出来的字段
from student    # 从哪张表中取数
where ssex = ‘男‘ and sid < 8 # 设置查询的条件, 两个条件用and(和)/or(或)连接

暂时我们没有对字段做处理,如果你需要对选择出来的结果进行处理,需要使用函数和order by,再看一个例子:

查询每个男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年龄,并按照学号降序排列

select
	sid, sname
	, (curdate())-year(sage) as age #当前年份减去出生年份得到年龄
from student
where ssex = ‘男‘
order by sid desc # order by表示按照字段排序, desc表示降序

其他常用的函数和where条件:

查询学号非空,姓“张”的学生,按照sid升序并取前三条

select
	sid,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张%‘ # 通过like和通配符%进行模糊匹配
and sid is not null # 学号非空
order by sid
limit 3 # 只取前三条

2.多表查询

学生表student

技术图片

成绩表sc

技术图片

通过join连接两张表:

查询赵雷每门课的成绩

select
	sname, cid, score
from student
inner join sc
on student.sid = sc.sid # 两张表的连接条件,满足条件的两行会并为一行
where sc.sname = ‘赵雷‘

本文用到数据库表

为方便学习,我们继续使用之前用到的学生表student和成绩表sc,为了模拟业务中复杂的查询任务,我们再引入课程表course和教师表teacher

笔者寄语:熟练使用SQL的前提一定是先了解你的数据库表,现在花点时间看看这四张表的字段信息(描述每个字段的意义)和数据样例(给出部分真实数据),关于业务中用到的表结构可以找数据小哥拿。

1.字段信息

学生表:

Student(SId,Sname,Sage,Ssex)
SId 学生编号,Sname 学生姓名,Sage 出生年月,Ssex 学生性别

课程表:

Course(CId,Cname,TId)
CId 课程编号,Cname 课程名称,TId 教师编号

教师表:

Teacher(TId,Tname)
TId 教师编号,Tname 教师姓名

成绩表:

SC(SId,CId,score)
SId 学生编号,CId 课程编号,score 分数

2. 数据样例

学生表:

技术图片

课程表:

技术图片

教师表:

技术图片

成绩表:

技术图片

SQL的执行顺序与语法顺序

本篇文章关于SQL语法的部分会讲到条件子句where子句)、分组查询group by子句和having子句)、结果呈现order bylimit)和连接查询left/right/inner join)。

看到这你可能会瞬间头大,但是由于SQL语言是有执行优先级的,这给了我们分块讲解的机会,私以为这也是SQL语言易学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释清楚SQL语言的执行顺序和语法顺序,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Hive单表查询的完整结构:

技术图片

任何一个单表查询的SQL都可以分解成上述格式,实际上抽象化后的多表连接查询也可以分解成如上格式。从上到下是SQL的语法顺序(即你书写SQL的格式),而SQL真实的执行顺序如下:

技术图片

笔者寄语:举个简单的例子加深理解,SQL的语法顺序就像小说的插叙,而SQL真正的执行顺序就是小说的时间顺序。

通过一个实例复习SQL的执行顺序

上面的讲解可能让你一知半解,在正式介绍各部分SQL语法前我们先通过一个实例复习上面SQL的执行顺序。

例如,有这么一个业务查询任务:

在限定学生表学号小于等于6的一批学生中,查询每门课的最高成绩(最高成绩低于70分的课程不显示),然后根据课程最高成绩降序排列取前两条记录。查询的SQL如下:

select
	cid # 课程号
	, max(score) as max_score # 最高分
from sc # 成绩表
where sid <= 6
group by cid
having max(score) >= 70
order by max(score)
limit 2; # 只展示前两条数据

为方便阅读,下面列出被查询的成绩表sc和查询后的结果:

技术图片

1.条件子句——为被查询的表增加限制条件

where sid <=6 限制只查询学号小于等于6的学生成绩

技术图片

2.分组查询——实现聚合(group by + 聚合函数)限制聚合条件(having)

如果用过数据透视表的话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分组查询的概念,分组查询一般和聚合函数一起实现,例如查看每个班的平均成绩、查看每个学生的最高成绩或者查看每个班的最低成绩等分组信息。

我们仍然用直观的数据变化来展示分组查询:

group by cid 按照课程分组查看每门课的聚合信息

max(score) 搭配group by子句使用的聚合函数,表示每门课的最高成绩

having max(score) >=70 对分组后的结果筛选,选取最高成绩>=70的课程

技术图片

3.字段选择——select

group by分组后紧跟着我们会选择需要呈现的字段,为了方便讲解,其实分组查询中呈现的图片已经是select的结果了。

4.结果呈现——排序(order by)和限制条数(limit)

order bylimit都是为了修改最终呈现结果。order by首先执行,按照某个字段进行排序(desc 关键字表示降序),这部分和excel的排序很相似。最后我们使用limit来修改结果展示的条数。

技术图片

介绍各个字句的细节

一、条件子句(where)

  1. 比较运算符(适用于区间)

比较运算符包括=(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比如查询年龄小于30的学生:

where sage < 30
  1. 确定范围(适用于连续范围)

between … and …为取值限定了一个范围。例如:查询年龄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20的学生:

where sage between 10 and 20
  1. 确定集合(适用于离散的少数值)

例如:插入年龄为10,20,30的学生:

where sage in (10,20,30)
# in可以和not一起使用,表示不在这个区间的值
where sage not in (10,20,30)
  1. 字符匹配(模糊查询)

通过like关键字和正则表达式匹配,常用的通配符有%(任意个字符)和_(一个字符)。例如:查询名字sname带“王”的学生:

where sname like “%王%”
  1. 判断是否为空值

通过is null关键字判断值是否为空。例如:查询姓名sname不为空的学生:

where sname is not null
  1. 多个查询条件

and(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和or(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例如:查询年龄sage小于20且性别ssex为男的学生:

where sage < 20 and ssex = ‘男‘

二、分组查询(group by&聚合函数&having子句)

分组查询实现了类似excel中数据透视表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分层汇总,而我们对分层后的数据进行统计的时候需要用到聚合函数(也就是平均值、求和、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最后我们对分层之后的数据筛选的时候需要用到having子句。

  • where子句是对原始表做筛选的
  • having子句是对分层汇总之后的结果做筛选的

回顾我们上一篇讲过的例子:在限定学生表学号小于等于6的一批学生中,查询每门课的最高成绩(最高成绩低于70分的课程不显示),然后根据课程最高成绩降序排列取前两条记录。

select 
	cid
	,max(score) as max_score
from sc
where sid <= 6
group by cid
having max(score) >= 70
order by max(score)
limit 2;

回顾一下执行顺序,首先我们用where子句对原始数据做了学号id需要小于等于6的限制。然后我们用group bymax(score)聚合函数实现了对课程进行分层,求出每门课的最高成绩,为了对聚合之后的结果作限制,我们用having子句只展示最高分数大于等于70的记录。

关于这个例子详细解释可以回顾上篇文章,下面我们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常用语句。

  1. group by

group by不仅可以对一个字段进行分组,还能对多个字段进行分组。这和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一致。

  1. 聚合函数

技术图片

  1. having子句

where子句一致,只需注意是对聚合后的结果作限制

三、字段选择(select)

select比较灵活,我们不单单能选择原始数据表的字段,还能使用函数对字段进行计算,正如我们第一篇提到的,函数并不是重点,当你需要的时候百度或者问技术小哥就知道了。我们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可以对字段进行计算。

例如:查询各学生的年龄(通过公式计算年龄)

select
	sid, sname, year(curdate()) - year(sage) as sage
from student;

四、结果呈现(order by)

  1. excel一样,可以用多个字段排序
  2. 关键字desc表示降序排列

例如:查询学生id和年龄,并先按照学号sid降序,再按照年龄sage升序排列

select
	sid, sage
from student
order by sid desc, sage

表的连接和其他常用关键字

一、表的连接

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通过等值连接join实现两个及两个以上表的查询需求,sql表连接包括内连接、外连接和交叉连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简单介绍三种连接的异同。

  1. 待连接的表的信息

现在有一张A表和B表,A表记录学生学号sid和对应的姓名nameB表记录学生学号sid和对应的分数score

技术图片

  1. 内连接

内连接即通过对某个字段进行等值匹配从而将两个表联合起来,比方说我们需要获取两张表中同一个学号对应的姓名和成绩,使用的就是inner join,结果如下:

技术图片

  1. 左连接和右连接

一般情况下,“A表左连接B表”的结果与“B表右连接A表”的结果相同,为了保证SQL代码的易阅读性,一般用左连接即可。

左连接指的是将左表作为基准表,保留表中的所有行,将右表根据某个字段进行等值匹配,如果找不到右表中匹配的行则显示为NULL。结果如下:

技术图片

当然,还有全连接,在某些用途下也有用处,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1. 交叉连接

没有连接条件的表连接将产生笛卡尔积,即连接结果行数等于A表行数乘上B表行数,可以理解为两个表的记录两两配对产生的结果。结果如下:

技术图片

二、其他常用关键字

列举一些在hive取数时常用的关键字。

  1. case when

根据字段的不同值进行不同的操作,存在大量的变形操作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最简单的情形如下:

# sex字段为1和2,现在要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文字形式
case sex
    when ‘1‘ then ‘男‘
    when ‘2‘ then ‘女‘
else ‘未知‘
end as sex
  1. count+distinct+if实现统计
# 统计成绩单中及格同学的人数(单个学号可能出现多条记录)
count(distinct(if(score >= 60,sid,null)))
  1. sum+if实现分组统计(这里sum可以替换为其他聚合函数)
# 获取男性学生的总成绩
sum(if(sex = ‘男‘, score, 0))

写在最后

整理了一下思维导图

技术图片

[Skill]从零掌握80%的业务查询SQL语句

标签:分解   多个   初学   inner   表示   查看   左连接   each   esc   

人气教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