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01 10:21:17 帮助过:73人阅读
唔,抛除Go语言里面10行代码有5行error的蛋疼之处,你可以看到,Server想要建立并接受一个Socket,其核心流程就是
conn, err := netListen.Accept()
n, err := conn.Read(buffer)
conn, err := net.DialTCP("tcp", nil, tcpAddr)
Server端成功的收到了我们的Hello-World啦,至于后面的那行红字,则是断开连接的提示~
到这里,一个最基础的使用Socket的Server-Client框架就出来啦~
如果想要让Server能够响应来自不同Client的请求,我们只要在Server端的代码的main入口中,
在 handleConnection(conn net.Conn) 这句代码的前面加上一个 go,就可以让服务器并发处理不同的Client发来的请求啦
自定义通讯协议
在上面我们做出来一个最基础的demo后,已经可以初步实现Server和Client之间的信息交流了~ 这一章我会介绍一下怎么在Server和Client之间实现一个简单的通讯协议,从而增强整个信息交流过程的稳定性。
在Server和client的交互过程中,有时候很难避免出现网络波动,而在通讯质量较差的时候,Client有可能无法将信息流一次性完整发送,最终传到Server上的信息很可能变为很多段。
如下图所示,本来应该是分条传输的json,结果因为一些原因连接在了一起,这时候就会出现问题啦,Server端要怎么判断收到的消息是否完整呢?~
唔,答案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啦:在Server和Client交互的时候,加入一个通讯协议(protocol),让二者的交互通过这个协议进行封装,从而使Server能够判断收到的信息是否为完整的一段。(也就是解决分包的问题)
因为主要目的是为了让Server能判断客户端发来的信息是否完整,因此整个协议的核心思路并不是很复杂:
协议的核心就是设计一个头部(headers),在Client每次发送信息的时候将header封装进去,再让Server在每次收到信息的时候按照预定格式将消息进行解析,这样根据Client传来的数据中是否包含headers,就可以很轻松的判断收到的信息是否完整了~
如果信息完整,那么就将该信息发送给下一个逻辑进行处理,如果信息不完整(缺少headers),那么Server就会把这条信息与前一条信息合并继续处理。
下面是协议部分的代码,主要分为数据的封装(Enpack)和解析(Depack)两个部分,其中Enpack用于Client端将传给服务器的数据封装,而Depack是Server用来解析数据,其中Const部分用于定义Headers,HeaderLength则是Headers的长度,用于后面Server端的解析。这里要说一下ConstMLength,这里代表Client传入信息的长度,因为在golang中,int转为byte后会占4长度的空间,因此设定为4。每次Client向Server发送信息的时候,除了将Headers封装进去意以外,还会将传入信息的长度也封装进去,这样可以方便Server进行解析和校验。
然后是Client端的代码,这个简单多了,只要给信息封装一下就可以了~:
成功识别每一条Client发来的信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