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Gxlcms > mysql > 形象理解K-Means算法

形象理解K-Means算法

时间:2021-07-01 10:21:17 帮助过:63人阅读

前段时间老师给我的任务是让我使用MapReduces和Spark分别实现K-means算法来比较MapReduces和Spark。首先问题是K-means算法是什么? K-means算法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迭代,通过不断的迭代,使聚类效果达到局部最优,为什么我们说局部最优呢?因为K-means算法的

前段时间老师给我的任务是让我使用MapReduces和Spark分别实现K-means算法来比较MapReduces和Spark。首先问题是K-means算法是什么?

K-means算法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迭代,通过不断的迭代,使聚类效果达到局部最优,为什么我们说局部最优呢?因为K-means算法的效果的优劣性和最初选取的中心点是有莫大关系的,我们只能在初始中心点的基础上达到局部最优解。K-means算法是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越大。该算法认为簇是由距离靠近的对象组成的,因此把得到紧凑且独立的簇作为最终目标。我感觉总的来说就是物以类聚。

对于聚类问题,我们事先并不知道给定的一个训练数集到底有哪些类别(即没有指定类标签),而是根据需要设置指定个数类标签的数量(但不知道具体的类标签是什么),然后通过K-means算法将具有相同特征,或者基于一定规则认为某一些对象相似,与其它一些组明显的不同的数据聚集到一起,自然形成分组。之后,我们可以根据每一组的数据的特点,给定一个合适的类标签(当然,可能给出类标签对实际应用没有实际意思,例如可能我们就想看一下聚类得到的各个数据集的相似性)。

在这里我们首先说明一个概念:质心(Centroid)。质心可以认为就是一个样本点,或者可以认为是数据集中的一个数据点P,它是具有相似性的一组数据的中心,即该组中每个数据点到P的距离都比到其它质心的距离近(与其它质心相似性比较低)。

K个初始类聚类质心的选取对聚类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因为在该算法第一步中是随机的选取任意k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的质心,初始地代表一个聚类结果,当然这个结果一般情况不是合理的,只是随便地将数据集进行了一次随机的划分,具体进行修正这个质心还需要进行多轮的计算,来进一步步逼近我们期望的聚类结果:具有相似性的对象聚集到一个组中,它们都具有共同的一个质心。另外,因为初始质心选择的随机性,可能未必使最终的结果达到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可以多次迭代,每次迭代都重新随机得到初始质心,直到最终的聚类结果能够满足我们的期望为止。

1. 首先输入k的值,即我们希望将数据集D = {P1, P2, …, Pn}经过聚类得到k个分类(分组)。

2. 从数据集D中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质心,质心集合定义为:Centroid = {Cp1, Cp2, …, Cpk},排除质心以后数据集O={O1, O2, …, Om}。

  1. 对集合O中每一个数据点Oi,计算Oi与Cpj(j=1, 2, …,k)的距离,得到一组距离Si={si1, si2, …, sik},计算Si中距离最小值,则该该数据点Oi就属于该最小距离值对应的质心。
  2. 每个数据点Oi都已经属于其中一个质心,然后根据每个质心所包含的数据点的集合,重新计算得到一个新的质心。

5. 如果新计算的质心和原来的质心之间的距离达到某一个设置的阈值(表示重新计算的质心的位置变化不大,趋于稳定,或者说收敛),可以认为我们进行的聚类已经达到期望的结果,算法终止。

6. 如果新质心和原来之心距离变化很大,需要迭代2~5步骤。

这是之前整理的一份,刚刚翻出来,现在贴出来,以便之后查看。

人气教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