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01 10:21:17 帮助过:6人阅读
紧接上一节,我们来分析一下代码:
第一行请求(require)Node.js自带的 http 模块,并且把它赋值给 http 变量。
接下来我们调用http模块提供的函数: createServer 。
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有一个叫做 listen 的方法,这个方法有一个数值参数,指定这个HTTP服务器监听的端口号。
为了提高可读性,我们来改一下这段代码。
原来的代码:
代码如下:
var http = require("http");
http.createServer(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writeHead(200, {"Content-Type": "text/plain"});
response.write("Hello World");
response.end();
}).listen(8888);
可以改写成:
代码如下:
var http = require("http");
function onRequest(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writeHead(200, {"Content-Type": "text/plain"});
response.write("Hello World");
response.end();
}
http.createServer(onRequest).listen(8888);
我们定义了一个onRequest()函数,并将它作为参数传给createServer,类似回调函数。
我们给某个方法传递了一个函数,这个方法在有相应事件发生时调用这个函数来进行回调,我们把这叫做基于事件驱动的回调。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onRequest() 的主体部分,当回调启动,我们的 onRequest() 函数被触发的时候,有两个参数被传入: request 和 response 。
request : 收到的请求信息;
response : 收到请求后做出的响应。
所以这段代码所执行的操作就是:
当收到请求时,
1、使用 response.writeHead() 函数发送一个HTTP状态200 和 HTTP头的内容类型(content-type)
2、使用 response.write() 函数在HTTP相应主体中发送文本“Hello World”。
3、调用 response.end() 完成响应。
这样分析,是不是加深了你对这段代码的理解呢?
下一节我们来了解一下,nodejs的代码模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