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01 10:21:17 帮助过:30人阅读
了解了这个核心概念就好办了,得益于 node.js 的异步特性,很容易就可以用 node.js 实现 BigPipe。本文会一步一步详尽地用例子来说明 BigPipe 技术的起因和一个基于 node.js 的简单实现。
我会用 express 来演示,简单起见,我们选用 jade 作为模版引擎,并且我们不使用引擎的子模版(partial)特性,而是以子模版渲染完成以后的 HTML 作为父模版的数据。
先建一个 nodejs-bigpipe 的文件夹,写一个 package.json 文件如下:
运行 npm install 安装这三个库,consolidate 是用来方便调用 jade 的。
先做个最简单的尝试,两个文件:
app.js:
var app = express()
app.engine('jade', cons.jade)
app.set('views', path.join(__dirname, 'views'))
app.set('view engine', 'jade')
app.use(function (req, res) {
res.render('layout', {
s1: "Hello, I'm the first section."
, s2: "Hello, I'm the second section."
})
})
app.listen(3000)
views/layout.jade
head
title Hello, World!
style
section {
margin: 20px auto;
border: 1px dotted gray;
width: 80%;
height: 150px;
}
section#s1!=s1
section#s2!=s2
效果如下:
接下来我们把两个 section 模版放到两个不同的模版文件里:
views/s1.jade:
views/s2.jade:
在 layout.jade 的 style 里增加一些样式
将 app.js 的 app.use() 部分更改为:
之前我们说“以子模版渲染完成以后的 HTML 作为父模版的数据”,指的就是这样,temp.s1 和 temp.s2 两个方法会生成 s1.jade 和 s2.jade 两个文件的 HTML 代码,然后把这两段代码作为 layout.jade 里面 s1、s2 两个变量的值。
现在页面看起来是这样子:
一般来说,两个 section 的数据是分别获取的——不管是通过查询数据库还是 RESTful 请求,我们用两个函数来模拟这样的异步操作。
这样一来,app.use() 里的逻辑就会比较复杂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是:
这样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是这样的话,要足足 8 秒才会返回。
其实实现逻辑可以看出 getData.d2 是在 getData.d1 的结果返回后才开始调用,而它们两者并没有这样的依赖关系。我们可以用如 async 之类的处理 JavaScript 异步调用的库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过我们这里就简单手写吧:
这样就只需 5 秒。
在接下来的优化之前,我们加入 jquery 库并把 css 样式放到外部文件,顺便,把之后我们会用到的浏览器端使用 jade 模板所需要的 runtime.js 文件也加入进来,在包含 app.js 的目录下运行:
并且把 layout.jade 中的 style 标签里的代码拿出来放到 static/style.css 里,然后把 head 标签改为:
在 app.js 里,我们把它们两者的下载速度都模拟为两秒,在app.use(function (req, res) {之前加入:
受外部静态文件的影响,我们的页面现在的加载时间为 7 秒左右。
如果我们一收到 HTTP 请求就把 head 部分返回,然后两个 section 等到异步操作结束后再返回,这是利用了 HTTP 的分块传输编码机制。在 node.js 里面只要使用 res.write() 方法就会自动加上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这个 header 了。这样就能在浏览器加载静态文件的同时,node 服务器这边等待异步调用的结果了,我们先删除 layout.jade 中的这 section 这两行:
因此我们在 res.render() 里也不用给 { s1: …, s2: … } 这个对象,并且因为 res.render() 默认会调用 res.end(),我们需要手动设置 render 完成后的回调函数,在里面用 res.write() 方法。layout.jade 的内容也不必在 writeResult() 这个回调函数里面,我们可以在收到这个请求时就返回,注意我们手动添加了 content-type 这个 header:
现在最终加载速度又回到大概 5 秒左右了。实际运行中浏览器先收到 head 部分代码,就去加载三个静态文件,这需要两秒时间,然后到第三秒,出现 Partial 1 部分,第 5 秒出现 Partial 2 部分,网页加载结束。就不给截图了,截图效果和前面 5 秒的截图一样。
但是要注意能实现这个效果是因为 getData.d1 比 getData.d2 快,也就是说,先返回网页中的哪个区块取决于背后的接口异步调用结果谁先返回,如果我们把 getData.d1 改成 8 秒返回,那就会先返回 Partial 2 部分,s1 和 s2 的顺序对调,最终网页的结果就和我们的预期不符了。
这个问题最终将我们引导到 BigPipe 上来,BigPipe 就是能让网页各部分的显示顺序与数据的传输顺序解耦的技术。
其基本思路就是,首先传输整个网页大体的框架,需要稍后传输的部分用空 div(或其他标签)表示:
然后将返回的数据用 JavaScript 写入
本文的代码在 https://github.com/undozen/bigpipe-on-node ,我把每一步做成一个 commit 了,希望你 clone 到本地实际运行并 hack 一下看看。因为后面几步涉及到加载顺序了,确实要自己打开浏览器才能体验到而无法从截图上看到(其实应该可以用 gif 动画实现,但是我懒得做了)。
关于 BigPipe 的实践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比如说,要 pipe 的内容最好设置一个触发的时间值,如果异步调用的数据很快返回,就不需要用 BigPipe,直接生成网页送出即可,可以等到数据请求超过一定时间才用 BigPipe。使用 BigPipe 相比 ajax 既节省了浏览器到 node.js 服务器的请求数,又节省了 node.js 服务器到数据源的请求数。不过具体的优化和实践方法,等到雪球网用上 BigPipe 以后再分享吧。